网站首页 首页 > 本站 > 投稿 >  文章正文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1-05-31 00:17:49  作者:大圆  来源:未知  阅读:168

    当埃德加·爱伦·坡在1841年用一片名叫《莫格街凶杀案》的短篇小说将侦探小说这一类型引入公众的视野后,从此,侦探、谜题和严谨的逻辑这三大基本要素就成了作家手里用来与读者进行智力切磋的游戏,而在若干年后,这一通俗的小说体裁漂洋过海,到了大洋彼岸的弹丸岛屿,以推理小说的名号登上异国他乡的历史舞台,并经由江户川乱步之手把它发扬光大。从此,推理小说成了日本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早先的推理作品鱼龙混杂,除了模仿及改写的外国侦探小说外,原创的推理作品可以分为“本格”和“变格”两派。本格遵从谜题至上的原则,作者以环环相扣的严谨逻辑为傲,将自己笔下的侦探化身为无情的破案机器,人情世故暂且抛在一边,尽可能让他跟读者掌握同样多的线索,用来向读者发起挑战——这也是类型的一大特色。
     
    向读者发起挑战的环节虽然不是埃勒里·奎因的专利,但毫无疑问是个人最鲜明的标签之一。
     
    美国作家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两兄弟协力之下把埃勒里·奎因这个名字推向全世界的读者。他们1933年出版的小说《暹罗连体人之谜》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鼻祖,比人们常常误以为的类型起点《无人生还》还要早了整整两年诞生。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框定了守则,题材也就变得相当有限,密室杀人多如牛毛,消失的线索随处可见,临终留言也是家常便饭。破解不在场证明往往会成为困扰侦探们的难题。案子从头至尾都在让我们跟随侦探一起寻找制造密室的手法和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明,最后推理出罪犯的身份。所以,有时候本格派的作品就像是一道逻辑严谨,一环扣着一环的数学题,阅读的乐趣不仅仅只是经由作者的引领经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还有着依循这道数学题的条件解出谜底的畅快感。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横沟正史在1946年用《本阵杀人事件》开启了日本推理文学的本格时代。随后还创造出了《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主角金田一祖父金田一耕助。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如果把本格派作品比作纯天然无添加的朴素传统美食,而变格毫无疑问是餐桌上堪比黑暗料理的口味最重也最独特的菜肴,
     
    不过,当有了被视为正统的“本格派”后,所有定义范畴之外的作品也就成了异类。这类作品大多以纯粹的猎奇为乐,披着推理小说的外壳借助谜题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与正统追求的公平、缜密、复杂相悖,用夸张的手法制造惊险的场面来娱乐大众。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推理小说的鄙视链在遥远的1926年就被提上了台面。本格在彼时的推理圈子里是绝对的正统作品,而变格派的“变”一词,虽然按照字面意思会让人想当然的认为是对传统革新改变后另立门户的称呼,但是在最初诞生之时完全与这层扯不上关系。
     
    当时的部分推理小说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为了批评这些不管下限为何物的行径,甲贺三郎提出“变格”一词,认为这些作品只是依附于传统,是无聊且拙劣的仿冒品。很快,在主流作家的认知里“变格”与“不健全”画上了等号。不过,读者喜闻乐见,市场的渴望总会诞生需求,“正统”的推理小说家们偶尔也会涉足该领域的创作。譬如江户川乱步集色情、奇异、荒谬为一体的《阴兽》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时过境迁,如今变格一词几乎被废弃,成了历史词语。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举个虽然不恰当但大家更熟悉的例子:《死亡笔记》虽然足够猎奇和脱离现实,但夜神月和L智力的碰撞又完全不逊于以逻辑严密著称的本格派作品,而由本格作为起点的《名侦探柯南》如今在青山刚昌笔下愈加放飞自我,尤其是年货剧场版,俨然已经成为爆米花动作大片。
     
    那么,话又说回来,究竟23年从未长大的的死神小学生和手持死亡笔记的夜神月哪个更加骇人呢?各种元素不断融合之后,也就很难再按图索骥根据某些特点为作品定性。今村昌宏哪怕在自己的作品用轻小说的笔触先后整出了“丧失大潮”和“超能力魔眼”,不仅没有再像过去一样被排斥,而是拿奖拿到手软。
     
    所以,哪怕是徜徉在推理小说之海,被广为浸润的读者,也很难在这些作品当中寻找到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将他们内在的元素一一提取出来,严格的划分为不同的流派。这也是日后的大趋势之一。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也难怪纯文学跟推理小说一直有些不对付,在1935年,日本推理文学发展初期的著名作家甲贺三郎还在杂志《侧写》发表过一篇名为《侦探小说讲话》的文章,主张推理小说应该强调逻辑伦理,而不需要重视文学性。而这也是日后多年内推理小说作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趣的是,在甲贺三郎去世后,本格逐渐走向没落,社会派推理小说兴起,成为主流。而在这洪流中异军突起的松本清张却以一己之力带领推理小说进入纯文字领域。说起来,松本清张的个人经历就极具传奇色彩,大器晚成的他41岁才以处女作《西乡钞票》作为作家出道,两年之后却凭借《某〈〈小仓日记〉传》获得日本纯文学领域代表奖项芥川龙之介奖。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但显然,谜题的数量难以满足得了读者贪婪的胃口,哪怕是巧思也总有个尽头,尤其是对热爱推理小说的老饕来说,很难再让他们拍案叫绝或是眼前一亮。保质又保量从来不是件容易事儿。此路不通的指示牌分外碍眼,于是,更多人开始另寻他路。而新本格、社会派,甚至是某些更加写实的、具有更多专业性的小说类型应运而生。
     
    在众多的派别里,最先脱颖而出的是社会派推理小说。说起社会派,这一类别由于通常会弱化谜题本身,而在人物动机上深挖所以常常会在无形中被重视智斗的本格派爱好者鄙夷。
     
    不过,社会派的优势是足够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换句话说,也就是更有人情味儿——而无论是old school的本格派还是诡谲莫测的变格派作品,主角或多或少都像是情感生活淡薄(不知道热爱各位会不会对神探的私生活感兴趣呢?)的工具人。哪怕是国内读者最熟悉的福尔摩斯,看上去似乎也有些冷酷和不近人情。而他的“生父”柯南·道尔甚至说过讨厌这位名侦探的话,在《最后一案》中亲手了解了福尔摩斯的性命,直到八年后应粉丝(钱)的要求才让他化妆归来。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与这些以工具身份登场的角色相比,社会派的人物形象就要立体得多。要说国内读者最熟悉的推理作家非东野圭吾莫属,他的《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幻夜》都有着有着社会派作品影子。
     
    而偏社会派的作品近些年来在国内也深受影视改编行业的欢迎。尤其是在暑期,由紫金陈一系列作品改编的迷雾剧场深受好评。 《坏小孩》通过爬山的meme走出了《隐秘的角落》,在圈外也声名大噪,收尾作品由《长夜难明》改编的《沉默的真相》也在抓住暑期档的尾巴收割了一波观众的眼泪。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通常来说,一本本格推理小说的桥段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而新本格派的作品则是在一旦出现必定会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事实上,这两种流派的作品都与普通一词无缘无份,只是后者无疑更加天马行空。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岛田庄司在1980年“江户川乱步奖”评选中,德高望重的评委土屋隆夫直言道:“我真的没有能力评价这部作品,尽管我觉得它会改变整个推理小说的格局。”确实,他的预言在不久之后成为了现实。处于“清张魔咒”笼罩下的日本文坛充斥着大量题材相似的社会派作品,难免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本格有了东山再起的势头,但又不足以一举逆转多年以来的颓势,而岛田庄司的出现无疑给当时的推理小说注入了一剂新鲜血液。出道作品《占星术杀人事件》用华丽且严谨的谜题让人印象深刻,日本推理界无疑被认为“违背潮流”,批评接踵而至,有人甚至还扬言要将岛田赶出日本推理界,俨然一副女巫审判的架势。好在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岛田庄司又陆续交出了几部精彩作品:《斜屋犯罪》则代表了建筑类诡计的高峰;《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向质疑他的人们宣告“我还能写这样的作品”;而《螺丝人》则用诡计把人带到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随之,他笔下的作品——吉敷竹史和御手洗洁系列成为推理迷心中的经典,自己也扛起了“新本格”派的大旗。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现代的推理小说呈现出了愈加多元的状态。但同时也又引出了更多问题。派别之间的模糊化、针对分类的讨论一时间让不少作品“无家可归”,读者之间总是积极讨论,但总每个结果。譬如出自京极夏彦、宫部美雪等作家之手的妖怪推理作品是否能够纳入推理小说的范畴内讨论也一直是圈内经久不衰地讨论话题
     
    同时,更多作家不仅在文字上耕耘,不仅不再局限于单一题材的尝试,还试着把推理小说的魅力在其它媒介上还原。
     
    《古畑任三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圈套》、《诈欺游戏》、《神探伽利略》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而国内也出现了像《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和《神探狄仁杰》这样的童年回忆(噩梦)。值得一提的是,《少年包青天》还“借用”过《占星术杀人事件》的核心诡计。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遗憾的是,推理小说在影视改编方面产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一直以来,游戏体裁的优秀作品却不太多见。究其原因,推理小说故事的有趣程度往往跟谜题的难度成正比,对于忠实的推理爱好者而言,他们或许渴求的是与故事进行一场旗鼓相当的较量,尤其是眼光老辣的读者,会对设局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普通路人的期待却可能只是简单直接的感官刺激,只需要一次难度平易近人,能在茶余饭后作为调剂的娱乐脑力活动即可。考虑大众并且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降低难度、加强引导、多加指示甚至手把手教学,这些在不少游戏内被称为良心的新手引导在推理游戏中无疑会破坏推理的连贯感、谜题揭晓时的成就感和破获罪案的成就感。自然,谜题难以让所有人心满意足。而小说则不同,虽然作者一样不可能为每位读者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故事,但是哪怕视挑战书为无物,翻开下一页,跟着“官方剧透”也能获得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话又说回来,由于客观条件的掣肘,产出的推理题材作品更多是游戏性相对比较薄弱的视觉小说,稍有遗憾。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对这种游戏类型提出批评——甚至有不少经典作品值得拿出来单提。往早了盘点,有孙子武丸老师操刀的《恐怖惊魂夜》系列;有集结了推理全明星阵容的《诡计X逻辑》;当然也少不了一代人心中的神作《Ever 17》。
    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 从小说到影视、游戏改编的发展历程
    如今的《弹丸论破》、《逆转裁判》、《被封锁的涩谷428》这样的作品同样优秀得足以值得在游戏史上多花笔墨留下印记。只是回头一想,这些都是有了好些个年头的作品,未来还不知道该会去往何地。
     
    OK,停下报菜名的环节,写到这儿就先暂且打住,再说下去篇幅似乎也不太允许。总之,这算是个引,不过难免有疏漏或是某些方面的省略,意见尽管提。之后咱该聊的还是游戏,有缘再见。